【廣編特輯】「我的孩子長不高,小兒門診都看了,醫生卻只說再觀察,到底該怎麼辦?」相信這是很多家長的共同心聲!現今資訊發達,家長們透過各媒體平台報導,會主動就診了解子女生長狀況,但常常因為觀念問題,錯失孩子達到期望身高的黃金時期,大直診所小兒內分泌專科林美慧醫師表示,找對診間及耐心與醫師配合,是首要條件!

讓最終身高達到期待值

孩子身高能夠長到甚麼時候,取決於骨骼的生長板關閉與否,身長板的關閉時間,又與基因、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。若孩子從出生後偏矮小,建議3-4歲開始追蹤,一般情況下6-7歲追蹤即可。完整的生長門診是複雜且費時的,除了基本的身體檢查,還需家長配合提供孩子過去的身高體重資料,以利繪製生長軌跡(曲線);再透過醫師專業判定,孩子是否進入青春期,女孩需檢查胸部發育,男孩要檢查睪丸大小,青春期結束時通常生長板也隨之關閉;最後透過左手X光的攝影,確認骨齡,由醫師給予目前預估的最終身高,如果不滿意,透過醫療行為是有可能改變的。

 

健保門診只能照顧到有疾病的矮小症

生長門診包含以上程序,通常費時近半小時,甚至超過也是不在少數。台灣的健保醫療豐富,但只針對有疾病的醫療行為,健保門診中,3個小時號碼牌時常超過50號,等於一個孩子診療時間,不到五分鐘,無法做到完整的最終身高預估,通常是針對疾病引起的身高問題(生長門診就診人口中,僅有5%的人有相關病症),才能給予相對應治療,而對一般未達期望身高的孩子,醫生僅能口頭告知父母「再觀察」,因此往往錯失了改善身高的治療黃金時期。

與醫師配合 達到期望身高更自信

孩子的身高,成就了自信,尤其現在少子化,更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夠長的又高又好,快要進入青春期時,是最後一段能掌握最終身高的黃金時期。身高不僅控制於基因,後天的營養、運動、睡眠及青春期開始的時間點也有很大關聯;與專業醫師配合,確保有充裕診療時間,詳細掌握孩子的生長軌跡及骨齡,遵照醫囑定期回診,每期追蹤醫師才能針對不同時期的生長狀況提出治療建議,家長需避免孩子吃進促進早熟的食品、補品,全方位與醫師配合讓孩子達到期望身高,活出更加自信與美麗生活!

https://tw.news.appledaily.com/headline/daily/20190814/38417512/  蘋果日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美慧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